趣味话题

INTERSTING TOPIC

中国传统灯会的源起

2019-07-01

从西汉武帝(前156年-前87年)起,元宵灯会就是中国的重要节日。按民间传统,每年正月十日皓月高悬之夜,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timg (1).jpg

从西汉武帝(前156年-前87年)起,元宵灯会就是中国的重要节日。按民间传统,每年正月十日皓月高悬之夜,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十五灯会习俗至今保留,那么它是怎样起源的呢?其间内容和形式有什么变迁呢?

灯会起源传说众多且遥远。大致如下: 

一、传说起源于民众驱除虫害,即起源于“火把节”。 

汉代民众为了获得好收成,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减轻虫害。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在汉族地区更多地以元宵灯会的形式保留了这一习俗。

这种传说直朴地告诉了我们灯与火之间的关系,即灯这种照明工具起源于对火光的运用。火的首要功能是满足人的生存、生理需要,它增强了人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对火的运用是人脱离动物的标志。当火光被运用于照明成为灯光后,它的基本功能就是照明。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灯和灯光常常被赋予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用灯光表达人的情感。接下来的关于灯会起源的传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 

二、起源于神话和特定的历史事件。 

传说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光。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架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为了使这种传说更可信,从汉武帝时起,在神话又加进了真实人物东方朔和汉武帝,这就形成了东方朔与元宵姑娘的故事。相传汉武帝有个重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御花园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所以这天叫做元宵节。 

还有一种传说认为元宵灯会起源于汉文帝纪念平吕。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企图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事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

三、起源于宗教活动。 

东汉起,元宵灯会就开始蒙上宗教的色彩了。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正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三元”是上、中、下三元的合称,三元节是正月十五日上元节、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的合称,它的分别是指道教当中的天、地、人三官的诞辰日。在道教理论中,天官赐福,故又称福官或福星(福禄寿星之一);因为天官喜欢热闹,故上元节要点灯庆贺。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和道教文化影响的扩大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关于元宵灯会的起源,传说虽然很多,但从照明的角度看,所有传说都反映了以下一些实质内容: 

第一、灯以及灯具已经从火和火光中独立出来,成为了照明工具; 

第二、早期传说更直朴,越后的传说越神秘、越宗教化和越故事化;  

第三、人们在使用灯和灯具时,不仅局限于它的照明、照亮功能,已开始将“光”作为语言进行运用,即用灯和灯光本身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灯和灯光被赋予更多的文化内含。  

第四、从汉起至今,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文化中,灯以及灯光更多地成为观赏和审美的对象而不仅仅是工具。唐以后灯会的内容十分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点。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则不然。它们更多地将灯和灯光视为照明的工具,其基本和主要的功能是照亮对象而非表现自身,所谓“见光不见灯”是也。我认为,东西方文化中的这种不同,应该引起照明投资者、管理者和设计者的足够重视。